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半岛·体育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hngrmall@bdty.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资讯

种beplay体育菜人、种菜魂属于中国人的蔬菜传奇!

发布时间:2023-08-21 01:19:10 点击量:

  beplay体育主任播音员,获江苏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十大优秀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入选江苏广播“十大优秀节目”。

  我们中国人喜欢种菜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院子、阳台、沙漠、高原甚至太空,都可以种菜。

  为什么说油菜的广泛种植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口味,还“延长”了中国人的时间?

  《蔬菜史话》,一部关于蔬菜的历史趣谈,生动描绘了几千年来我们餐桌上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蔬菜如何塑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中国人喜欢种菜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据说在西方朋友对中国的印象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大熊猫”和“种菜”。我们在四周是茫茫戈壁的吐鲁番绿洲种出了蔬菜,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种出了蔬菜,在冰原覆盖的南极科考站种出了蔬菜。我们不仅在地球上种菜,2019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携带马铃薯、油菜和酵母等生物样本在月球背面降落,这是人类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我们为什么喜欢种菜?古人吃的蔬菜和我们今天吃的一样吗?几千年来我们餐桌上的蔬菜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到《蔬菜史话》一书中找找答案。

  《蔬菜史话》是一本有趣的科普类读物,作者史军是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他告诉我们,中国人喜欢种菜要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说起。

  我国最早的王朝夏、商、周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农业文明。当时的农耕技术还很原始,生产力低下,粮食不够时,人们就靠野菜来充饥。野菜是人们最早接触的蔬菜,可以说中国人对蔬菜的热爱就是从野菜开始的。

  夏商周时期地广人稀,和种植蔬菜相比,从自然界直接采食野菜显然更方便。《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农事历书,据说记录的是夏朝农耕方面的活动,书中出现的蘩、堇、蘵和卵蒜都是典型的野菜。蘩的写法是草字头下面加上繁荣的繁,蘩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繁缕,别名鹅肠菜,也被称为“假十瓣”。堇的写法是谨慎的谨去掉言字旁,堇是多种植物的统称,常见的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蘵的写法是草字头下面加上职业的职的繁体字,蘵就是今天所说的龙葵,别名黑星星、野葡萄、天天茄等。卵蒜,鹅卵石的卵,大蒜的蒜,别名小根蒜、野葱、野蒜。卵蒜不是我们今天常吃的大蒜,从外形来看它是葱和蒜的混合体。

  韭菜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蔬菜,在我国的地位一直很高。刚才提到的我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就记载着“正月囿有韭”,意思是说正月的菜园子里种着韭菜,古人还有以韭菜祭祀的“祭韭”行为,“祭韭”的韭就是韭菜的韭。作者认为,这种带有特殊辛辣滋味的植物之所以受人推崇,大概源于它的两个特征:一是越割越多,甚至得了“懒人菜”的诨号,象征了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香气浓郁,在崇尚香气的时代,毫无疑问是最好的祭祀用品。

  蔬菜是不断进化的,最典型的就是茭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商周时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后来才“跳槽”进入蔬菜行列。茭白的祖先是“菰”,草字头加上孤单的孤。菰米曾经作为重要的粮食出现在餐桌上,是和五谷杂粮中的“五谷”并列的第六谷。菰生长在大江南北的水田里,和水稻有些相像,只是叶子比水稻的更长、更密集。不过菰的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采集也不方便,产量更不能跟稻米相比,所以作为粮食的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人们发现,一些菰的根茎被真菌“感染”后变得畸形,长成笋子一样的蔬菜,这就是茭白。作者形容茭白的进化过程是“从粮食处‘下岗’,在菜摊上‘复工’”。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发展,不过种植蔬菜的种类并没有出现爆炸性增长,因为仍有大量的野菜可以采集。《诗经》中记录了很多长在湿地里的野菜,水芹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水芹的姿态优美清雅,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颇得学子的喜爱。据说当时鲁国的高等学府泮宫旁有泮水,学子常采取水中的芹菜。这一习俗慢慢流传,后来“采芹”就代指入学或考中秀才,“芹宫”,水芹的芹,宫殿的宫,就代指学宫、学府。

  除了水芹,当时人们常吃的一些野菜, 直到今天仍能在我们的餐桌上看到,比如荠菜beplay体育、马齿苋、蕨菜、苦荬菜、竹笋、屈麻菜、藜等。它们延续了几千年,成为中国人的共同选择。

  人们曾经试图将一些野菜驯化成田园菜,比如我们熟知的荠菜,遗憾的是没有成功。作者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野菜中可能含有毒素,比如生物碱、氰化物、木藜芦毒和酚类化合物,食用后轻则导致头晕恶心,重则可能导致死亡。

  第二,野菜中大多含有苦味物质,包括萜类化合物、苦味肽、糖苷类物质等,口感不太好。为了去除野菜中的毒素和苦味,人们通常采用浸泡、焯水、长时间炖煮等烹调手法。而如此一来,野菜原本的菜味儿全无。

  第三,对很多野菜的生长过程缺乏了解。关于野菜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子、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采收等等,几乎都没有系统的研究。即使在今天,像荠菜、蕨菜这类受人喜爱的野菜,田园化的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那么菜园子是什么时候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呢?战国时期,随着冶炼加工技术的发展,铁制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加上畜力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单个小家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元,商鞅变法让这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进一步制度化。秦汉时期实行以农为本的方略,虽然农业生产都围绕粮食展开,但是蔬菜是生活必需品,人们需要蔬菜中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来补充营养,这些都推动了中国人种菜技能的发展,菜园子开始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灵魂。

  可能有人会问,在上百种蔬菜中,谁才是我们的餐桌之王呢?其实,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百菜之主”,有些我们今天还在吃,有些已经被我们抛弃。秦汉时期直至唐代以前,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最重要的蔬菜是葵,秋葵的“葵”。关于葵有很多诗句,最出名的就是汉乐府《长歌行》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可能很多人以为这里的葵是向日葵,作者特意提醒我们,不是。在明代之前的中国画中,压根没有向日葵的形象。向日葵的老家在南美洲,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才被欧洲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诗中的葵不是向日葵,它到底是什么?古人吃的葵其实是冬葵,和我们今天吃的秋葵是一家。冬葵到今天还在吃,在南方的冬天很常见,叫“冬寒菜”或者“冬苋菜”。它跟苋菜有一点像,但是叶子没有苋菜柔嫩爽滑,叶片表面有很多小刺毛。元代王祯的《农书》里写道:“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意思是说,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葵来做菜,葵耐旱、容易种植,而且味道甜美,没有毒。书中记录了葵的多种吃法,包括凉拌、做汤、煮菜粥。葵,曾霸占中国“百菜之主”上千年的时间,直到14世纪左右才退出王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曹操的《蒿里行》一诗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当时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场景,已经到了惨绝人寰的程度。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就是气候变化。自东汉末年开始气候变冷,干冷的气候导致农作物产量大衰减,霜冻期的延长甚至造成粮食作物绝收,再加上战乱,这一时期的粮食生产、特别是北方区域的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蔬菜就成为果腹保命的必备作物,从汉代发展起来的蔓菁成为粮食的替代品。蔓菁也叫芜菁,与甘蓝和芥菜是一家子。同白菜主要吃叶片不同,蔓菁的叶片、块根均可食用。如果不仔细辨认,蔓菁的块根很容易被人们当作萝卜。不过蔓菁的块根没有萝卜的辣味,而是透着几分鲜甜。蔓菁是一种“厚实”的蔬菜,干物质含量达到9.5%以上,远远高于萝卜的6.6%。因此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蔓菁常被当作救济灾荒的主食。但是蔓菁口感粗糙,不如马铃薯细腻,也不像萝卜那样容易咀嚼,所以在萝卜和马铃薯普及之后,蔓菁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在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今天,蔓菁的低热量、高饱腹感特性以及容易让人接受的清淡气味,又让它成为完美的健康食品。

  除了战乱和气候的影响,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佛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不仅蔬菜的产量增加,蔬菜的品种也丰富起来。这一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的蔬菜有50多种。这时的蔬菜种类比先秦时期大幅增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传统蔬菜在不断培育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种类。其次,很多野生植物被驯化成田园蔬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像莲藕、菱、鸡头米和莼菜这样的水生植物,也逐渐被驯化成栽培作物。此外,还有外来蔬菜的引入。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东西方交流日益增多,胡葱和大蒜在汉代就传入中原,魏晋之后,黄瓜、莴笋和香菜也相继进入中原地区。

  在蔬菜需求提升的大环境下,还出现了以售卖为目的的蔬菜种植产业。《齐民要术》中描述了多种通过种菜牟利的手段,比如十亩蔓菁根都卖掉的话可以得钱一万,种一亩香菜能够收获十石香菜籽,卖到都城的话一石香菜籽可值一匹绢。

  到了唐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这不仅因为政权稳定、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还因为充足的降水和适宜的温度,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唐朝时人们种植一种特殊的蔬菜——地黄。地黄这个名字,很多人是从中药里知道的。在《神农本草经》中,地黄就被列为上品beplay体育,到了唐代,地黄甚至被看作驱赶怪虫妖物的神药,受到大家的追捧。当时人们不吃地黄的叶子和花,只吃根。地黄的根长得像缩小版的胡萝卜,不过因为它的药草味,后来人们就不把它当蔬菜食用了。地黄逐渐淡出菜园子,只留在郎中的药箱里。

  到了宋元时期,一种关键的蔬菜出现了,那就是大白菜。大白菜凭借其更加爽脆的口感和更适合贮藏的特性席卷全国,顶替了葵的霸主地位beplay体育。直到今天,白菜作为蔬菜霸主的地位仍然无人撼动。

  从15世纪末开始,一场大航海竞赛在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beplay体育,目标是寻找和占领丁香、肉桂、胡椒等香料原产地。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发现了新大陆,还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营养学等一系列学科的发展。从美洲带回来的蔬菜直接改变了欧亚大陆的餐桌,也让中国的菜园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辣椒。辣椒原产于美洲大陆,公元前4000年,美洲居民已经开始种植辣椒了,而辣椒进入中国则是17世纪的事情了。中文古籍对辣椒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清朝康熙十年,浙江的《山阴县志》第一次记录了“辣椒”这个名称beplay体育。中医认为辣椒祛湿驱寒、刺激食欲,此外每100克新鲜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46毫克,约为柠檬含量的3倍。如此好的营养补充剂,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辣椒易于种植,对土壤的要求很低,由此促进了它在中国的推广,最终成为“国民菜”。

  和辣椒一样,四季豆也从美洲漂洋过海而来。人们在秘鲁的远古遗迹中发现的菜豆种子至少有7700年的历史,而在安第斯山脉其他地区发掘的残留植株甚至有8000~10000年的历史。不过四季豆的豆荚并不能吃,当地人吃的是藏在里面的豆子,那才是四季豆最初的食用部位。进入中国之后,四季豆家族出现了分化,不仅有专门提供种子的品种,还分化出专门提供食用豆荚的品种。目前学术界公认,能吃豆荚的四季豆是中国人培育出来的,中国也就成了四季豆的次生起源中心。现在美洲人吃的豆荚四季豆,其实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像从新西兰“留学归来”的猕猴桃。

  我们说了这么多种蔬菜,可能很多人会问,古代使用什么植物油呢?芝麻油、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都在古人的餐桌上出现过,不过,芝麻和大豆的生长时间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时间重叠,也就是说,这些油料作物要与粮食作物争夺土地。在粮食亩产还不到200斤的古代,这种争夺将会危及粮食安全。此外,压榨设备和技术缺乏,这些都导致古人的餐桌上缺少食用油。直到清代,随着可以越冬的油菜的推广,植物油成为重要的烹饪原料,老百姓的餐桌上才真正有了油水。油菜的广泛种植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口味,还“延长”了中国人的时间。此前,中国人缺乏有效的照明能源,油菜的广泛种植带来了大量廉价的油料,菜籽油成为油灯的主要燃料,人们在油灯下读书、纺线,可以说油菜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纺织业的发展。

  现代社会由吃饱向吃好转变,牛蒡、松茸、芦笋等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中国人的菜园子和菜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我们以前吃的西红柿多为沙瓤,现在为了保存和运输,西红柿就比较硬。另外,原来的西红柿经常青一块红一块,现在人们选购西红柿更倾向于红色而不是发青的,但是颜值高的西红柿以牺牲体内叶绿素合成基因为代价,就没那么甜了。据说,科学家已经在西红柿中找到了合成辣椒素的基因,也许有一天,卖菜的大妈会问你:“你是要辣的西红柿,还是不辣的西红柿?”

  数千年来,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技术和交通的发展,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蔬菜品种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本书让我们感受到蔬菜背后隐藏的力量,在享用蔬菜时多了些知性的愉悦感。让我们一起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