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半岛·体育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hngrmall@bdty.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种植基地

当前位置: 半岛·体育 > 种植基地

山西省beplay体育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6-27 20:52:19 点击量:

  beplay体育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的田野上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据农业部门预测今年该县小麦亩产有望达到490公斤。(李克荣摄)

  6月20日,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县底村,村民抓住雨过天晴的好时机,播种玉米。(张旦摄)

  “三夏”时节,田畴沃野,生机勃发。引黄工程惠泽一方,小麦收成喜人、玉米复播顺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序推进,技术变革带动增产增收;科技助力良种培育,为全省种业振兴贡献力量;“土豆革命”引领马铃薯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进行,着力让每一寸农田变为良田……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全省上下紧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机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在这个火热的季节beplay体育,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块土地,投向这块土地上奋力前行的人们。

  夏至时节,在侯马市上马街道办事处南张里村的麦田里,记者看到,几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一粒粒金黄色的麦粒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小麦秸秆打捆机、玉米联合播种机紧随其后有序作业,农民的脸上流淌着丰收的喜悦。侯马市金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勇伟介绍,他们在该村流转了10亩麦地,麦收期间他们投入了各类大型机械20余台,开足马力投入抢收工作。

  从6月中旬开始,临汾市由南到北陆续迎来集中收获期,300.76万亩小麦进入夏收高峰。当地大力推广新技术,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市政府采取“一日一调度、三日一协调、一周一推进”工作方法,动态掌握小麦收获和农业机械、油料供需、天气变化等情况。主动和气象、交通、石油部门对接,协调保障,力争“三夏”农机高效作业。

  运城市是夏粮抢收的主战场之一。6月以来,439万亩小麦抢收工作逐步开展。夜落麦田,农机轰鸣,盐湖区、临猗县、平陆县等小麦成熟区昼夜抢收。“只要老百姓要收小麦,我们就不会停。老百姓踏实了,我们心里也高兴。”农机手胡万朋说。盐湖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农机工作站副站长冯焕萍表示,为了让“丰收在望”变成“收成在手”,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还成立了小麦机收工作专班,充分发挥信息调度平台作用,协调能源供应部门和农机经销商,备足备好保障物资,全方位做好机收工作。

  夏粮一晌,贵在争抢。抢收、抢晾、抢烘,成为力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关键环节。晋城市小麦种植面积64万多亩,全市投入1200余台联合收割机,组建17支应急抢收服务队帮助农户抢收小麦。阳城县白桑镇南乡台村种粮大户冯赵兵说:“今年收成还可以,赶上雨水充足,很不错的,一亩地800多斤,麦粒也大,收得也干净。”

  仲夏时节,运城市夹马口引黄小樊灌区,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收割机在麦浪中来回穿梭,一颗颗麦粒倾泻而下,麦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永济市张营镇康蜀村村民景国华收割完14亩小麦,激动地说道:“没想到今年麦子的收成还能这么好,亩产平均都在1100斤。今年天气特殊,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眼看到了收麦的时节,天气却不凑巧。5月下旬到6月初,降雨量就多达110多毫米,可把我们愁坏了,担心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最后到地里察看后,发现小麦由于前期河水浇灌充足,长势有劲,收割推迟,正好不受下雨影响。”

  夹马口引黄工程受益范围覆盖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5个乡镇50余万人,灌溉面积101万亩,涉及晋南的小麦、水果主产区。

  “我家11亩小麦收割完后,及时复播了玉米,有黄河水做保障,今年秋天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栲栳镇吕车村村民卫增福说。

  为了保证灌区群众多元化用水需求,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提早安排部署夏浇,在全力保障作物用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灌区节水和农业分类水价改革,让农民用上好水、省更多钱。小樊灌区永济市栲栳镇冯营村村民姚前进高兴地说:“黄河水的水质好,浇过的地不结块,比用井水浇的地每年能多收粮食。今年,灌区农业分类水价改革执行到位,我们种植的粮食作物水费不但不加价,而且优先保证水源,真正是农民致富的坚强后盾。”夹马口灌区开始执行农业分类水价与超定额累进加价执行标准,不仅提高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农业用水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

  由于夹马口、小樊、北扩、东扩四大灌区供水及时,小麦喜获丰收、玉米复播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苹果、葡萄、梨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真正实现了引黄工程发展和灌区农业增效“双赢”。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曲沃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探索构建“政府投资+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带动+公司化运营”的建设模式。

  在史村镇周庄村建成“粮菜轮作”基地,山西裕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亚洲介绍,基地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载体,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绿色农业,推行“优质小麦与供港蔬菜”轮作生产。小麦收割后,以种植蔬菜为主,1茬28天,可连续生产4茬,亩产1000公斤。以每公斤5元计,“粮菜轮作”后,亩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是原来种植小麦、玉米收入的6倍多。

  “我们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完善beplay体育,能够提供先进的农作物栽培服务,谷物豆类种植、销售一条龙,根本不用担心高温干旱影响粮食产量。在这片土地上种粮,真的能保证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何亚洲表示。

  该基地作为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升级版”,智能设备一应俱全。农田物联网监测系统,对基地的气象环境、作物长势、土壤养分、墒情、病情、虫情等进行动态实时监测;病虫害防御系统,对病虫害进行智能化监控、捕杀、识别分析,有效提高农药减量控害;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灌溉供水量与养分,节水40%,节肥30%,增产20%以上,提升水肥利用率,促进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手机端App应用系统,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远程、智能控制。正所谓:“一机在手、农情尽控”。当地群众形象地说:“人在家中坐、手机全掌控,生产不耽误、效益有保证。”

  周庄村村民张信和郭建设在此务工,他们动情地表示,正因为这一基地,自己才获得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可以边工作边照顾家人,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

  仲夏的岚县岚城镇南关村,落日余晖铺满田野,一拃长的马铃薯苗迎风摇摆,旋转的喷灌头画出一个个“白圈”,绿油油的叶片努力向上伸展,畅快地呼吸着。

  今年,岚县紧紧抓住全省“土豆革命”机遇,积极引进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依托高标准农田,推广种植5000亩加工型马铃薯。

  岚城镇是引进种植的乡镇之一。该镇将康捷种养合作社确定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小田集中起来,变一家一户种植为合作社集中种植。

  “加工型马铃薯长势好、产量高、销路广,这几年市场行情非常好。我们岚县马铃薯的品质更是有目共睹。这不,种薯才刚出苗,江苏、山东、甘肃等地的客商就提前预订了。”合作社负责人张兰峰边整理订单边算起了他的土豆账,“这种马铃薯每亩产量可达3吨,每吨卖1350元,亩均收入4050元,县财政还给补贴1000元,除去种薯、农药、化肥、人工等3000元的成本投入,每亩纯利润有2000元左右呢。”

  “这土豆可是我们的金疙瘩。我家流转7亩地得了7000元流转费,加上在合作社干活的每天200元,一年下来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可比我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正在配置营养液的朱兰玉接过了话茬。

  作为全省马铃薯特色种植县,近年来,岚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贮藏能力,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快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提升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产业链经济,马铃薯产业产值收入占到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7%,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带去了增收“薯”光。

  “我这块地是5月18日种的,采用农大任院长的‘旱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艺机一体化技术’,玉米和大豆都长得特别好,现在大豆有20厘米高,玉米有40厘米高。”6月20日,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南王名村,微风轻拂、花叶摇曳,种粮大户王静荣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里,一边查看苗情,一边给记者介绍情况。

  南王名村村民已经整体搬迁,村里的耕地全部流转给了山西国禾天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和该公司在南王名村联合建设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1000亩。

  国禾天元公司总经理李智峰告诉记者,基地经过去年的试验,选中了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掌握过硬的王静荣父子实施种植环节。山西农大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任志强介绍:“今年我们配套集成的‘旱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艺机一体化技术’,采用大豆玉米4:4模式,缩株保密,水肥条件变优,玉米单粒播种密度增加,大豆双粒播种密度减少,玉米选用边行优势大的品种,大豆选用耐阴、株高适中、较玉米成熟略早的品种。这个种植模式蓄水保墒,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增加了玉米、大豆的边行优势和通风透光性,简化了田间管理,提高水肥利用率。”

  依托艺机一体化农机,基地一次性完成大豆玉米条带沟播播种、施肥、除草剂喷洒,确保大豆玉米苗全苗壮;在玉米拔节前期,能一次性完成中耕、追肥、培土、滴灌带铺设;还有大豆专用打药机灭大豆杂草……李智峰初步估算,每亩可降低成本150元-200元,亩均增产50公斤-100公斤,省时省力又高效,能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的。同时,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模式开展秸秆归垄、深沟播种、肥料集中深施、种子与菌肥同穴、中耕培土等保护性耕作,实现了抗旱保苗、减肥减药和低成本高效利用秸秆,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截至6月19日,我省夏播粮食面积438.35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4万亩。

  夏至时节,万物并秀。黎城县西仵镇西水洋村玉米制种基地的玉米长势良好,一株株植株长得已到膝盖处,一辆辆农机往来穿梭,忙着给处于拔节期的玉米中耕追肥。

  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部经理侯海鹏在田间一边查看玉米长势,一边对记者说:“玉米制种就像培育自家的孩子,是件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技术人员从开春下种以来,就一直吃住在各基地村,就是为了生产出优质可靠的种子。”

  黎城县玉米制种地理条件优良,种质资源得天独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玉米制种一直没有中断过。2023年,黎城县开展县企共建,与制种企业携手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专业镇打造等重点工作,以扶优扶强为支撑带动玉米制种基地回归、以补齐短板为抓手增强果穗烘干能力建设,合力打造全省种业振兴新引擎。

  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黎城县最大的制种合作伙伴。该公司以洪井镇、程家山镇beplay体育、西仵镇、黎侯镇为核心建设培育优质玉米制种基地7000余亩。从侯海鹏口中记者听到了玉米制种满满的“科技味”,他们通过种肥药膜农资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应用、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人工去杂去雄、果穗集中收获晾晒等技术集成全面提升田间作业管理能力。

  今年60多岁的刘海亮是黎侯镇下村人,他管理着100多亩制种玉米地,年收入比种商品玉米多5万元。老刘说:“制种企业来到村里,不仅让种粮大户有了用武之地,也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科技的威力。”

  在黎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1000吨果穗烘干加工中心建设现场一派繁忙。侯海鹏介绍:“我们将尽快完善玉米果穗烘干加工中心设备设施,把玉米制种基地扩展到1万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把年生产玉米种子能力提升到400万公斤,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玉米制种的致富路。”(郭慧聪 范珍 王秀娟 李全宏 张丽媛 梁瑞霞)

  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的田野上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据农业部门预测今年该县小麦亩产有望达到490公斤。(李克荣摄)

  6月20日,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县底村,村民抓住雨过天晴的好时机,播种玉米。(张旦摄)

  “三夏”时节,田畴沃野,生机勃发。引黄工程惠泽一方,小麦收成喜人、玉米复播顺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序推进,技术变革带动增产增收;科技助力良种培育,为全省种业振兴贡献力量;“土豆革命”引领马铃薯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进行,着力让每一寸农田变为良田……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全省上下紧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机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在这个火热的季节,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块土地,投向这块土地上奋力前行的人们。

  夏至时节,在侯马市上马街道办事处南张里村的麦田里,记者看到,几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一粒粒金黄色的麦粒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小麦秸秆打捆机、玉米联合播种机紧随其后有序作业,农民的脸上流淌着丰收的喜悦。侯马市金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勇伟介绍,他们在该村流转了10亩麦地,麦收期间他们投入了各类大型机械20余台,开足马力投入抢收工作。

  从6月中旬开始,临汾市由南到北陆续迎来集中收获期,300.76万亩小麦进入夏收高峰。当地大力推广新技术,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市政府采取“一日一调度、三日一协调、一周一推进”工作方法,动态掌握小麦收获和农业机械、油料供需、天气变化等情况。主动和气象、交通、石油部门对接,协调保障,力争“三夏”农机高效作业。

  运城市是夏粮抢收的主战场之一。6月以来,439万亩小麦抢收工作逐步开展。夜落麦田,农机轰鸣,盐湖区、临猗县、平陆县等小麦成熟区昼夜抢收。“只要老百姓要收小麦,我们就不会停。老百姓踏实了,我们心里也高兴。”农机手胡万朋说。盐湖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农机工作站副站长冯焕萍表示,为了让“丰收在望”变成“收成在手”,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还成立了小麦机收工作专班,充分发挥信息调度平台作用,协调能源供应部门和农机经销商,备足备好保障物资,全方位做好机收工作。

  夏粮一晌,贵在争抢。抢收、抢晾、抢烘,成为力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关键环节。晋城市小麦种植面积64万多亩,全市投入1200余台联合收割机,组建17支应急抢收服务队帮助农户抢收小麦。阳城县白桑镇南乡台村种粮大户冯赵兵说:“今年收成还可以,赶上雨水充足,很不错的,一亩地800多斤,麦粒也大,收得也干净。”

  仲夏时节,运城市夹马口引黄小樊灌区,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收割机在麦浪中来回穿梭,一颗颗麦粒倾泻而下,麦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永济市张营镇康蜀村村民景国华收割完14亩小麦,激动地说道:“没想到今年麦子的收成还能这么好,亩产平均都在1100斤。今年天气特殊,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眼看到了收麦的时节,天气却不凑巧。5月下旬到6月初,降雨量就多达110多毫米,可把我们愁坏了,担心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最后到地里察看后,发现小麦由于前期河水浇灌充足,长势有劲,收割推迟,正好不受下雨影响。”

  夹马口引黄工程受益范围覆盖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5个乡镇50余万人,灌溉面积101万亩,涉及晋南的小麦、水果主产区。

  “我家11亩小麦收割完后,及时复播了玉米,有黄河水做保障,今年秋天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栲栳镇吕车村村民卫增福说。

  为了保证灌区群众多元化用水需求,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提早安排部署夏浇,在全力保障作物用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灌区节水和农业分类水价改革,让农民用上好水、省更多钱。小樊灌区永济市栲栳镇冯营村村民姚前进高兴地说:“黄河水的水质好,浇过的地不结块,比用井水浇的地每年能多收粮食。今年,灌区农业分类水价改革执行到位,我们种植的粮食作物水费不但不加价,而且优先保证水源,真正是农民致富的坚强后盾。”夹马口灌区开始执行农业分类水价与超定额累进加价执行标准,不仅提高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农业用水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

  由于夹马口、小樊、北扩、东扩四大灌区供水及时,小麦喜获丰收、玉米复播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苹果、葡萄、梨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真正实现了引黄工程发展和灌区农业增效“双赢”。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曲沃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探索构建“政府投资+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带动+公司化运营”的建设模式。

  在史村镇周庄村建成“粮菜轮作”基地,山西裕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亚洲介绍,基地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载体,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绿色农业,推行“优质小麦与供港蔬菜”轮作生产。小麦收割后,以种植蔬菜为主,1茬28天,可连续生产4茬,亩产1000公斤。以每公斤5元计,“粮菜轮作”后,亩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是原来种植小麦、玉米收入的6倍多。

  “我们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能够提供先进的农作物栽培服务,谷物豆类种植、销售一条龙,根本不用担心高温干旱影响粮食产量。在这片土地上种粮,真的能保证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何亚洲表示。

  该基地作为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升级版”,智能设备一应俱全。农田物联网监测系统,对基地的气象环境、作物长势、土壤养分、墒情、病情、虫情等进行动态实时监测;病虫害防御系统,对病虫害进行智能化监控、捕杀、识别分析,有效提高农药减量控害;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灌溉供水量与养分,节水40%,节肥30%,增产20%以上,提升水肥利用率,促进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手机端App应用系统,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远程、智能控制。正所谓:“一机在手、农情尽控”。当地群众形象地说:“人在家中坐、手机全掌控,生产不耽误、效益有保证。”

  周庄村村民张信和郭建设在此务工,他们动情地表示,正因为这一基地,自己才获得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可以边工作边照顾家人,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

  仲夏的岚县岚城镇南关村,落日余晖铺满田野,一拃长的马铃薯苗迎风摇摆,旋转的喷灌头画出一个个“白圈”,绿油油的叶片努力向上伸展,畅快地呼吸着。

  今年,岚县紧紧抓住全省“土豆革命”机遇,积极引进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依托高标准农田,推广种植5000亩加工型马铃薯。

  岚城镇是引进种植的乡镇之一。该镇将康捷种养合作社确定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小田集中起来,变一家一户种植为合作社集中种植。

  “加工型马铃薯长势好、产量高、销路广,这几年市场行情非常好。我们岚县马铃薯的品质更是有目共睹。这不,种薯才刚出苗,江苏、山东、甘肃等地的客商就提前预订了。”合作社负责人张兰峰边整理订单边算起了他的土豆账,“这种马铃薯每亩产量可达3吨,每吨卖1350元,亩均收入4050元,县财政还给补贴1000元,除去种薯、农药、化肥、人工等3000元的成本投入,每亩纯利润有2000元左右呢。”

  “这土豆可是我们的金疙瘩。我家流转7亩地得了7000元流转费,加上在合作社干活的每天200元,一年下来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可比我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正在配置营养液的朱兰玉接过了话茬。

  作为全省马铃薯特色种植县,近年来,岚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beplay体育,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贮藏能力,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快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提升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产业链经济,马铃薯产业产值收入占到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7%,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带去了增收“薯”光。

  “我这块地是5月18日种的,采用农大任院长的‘旱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艺机一体化技术’,玉米和大豆都长得特别好,现在大豆有20厘米高,玉米有40厘米高。”6月20日,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南王名村,微风轻拂、花叶摇曳,种粮大户王静荣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里,一边查看苗情,一边给记者介绍情况。

  南王名村村民已经整体搬迁,村里的耕地全部流转给了山西国禾天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和该公司在南王名村联合建设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1000亩。

  国禾天元公司总经理李智峰告诉记者,基地经过去年的试验,选中了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掌握过硬的王静荣父子实施种植环节。山西农大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任志强介绍:“今年我们配套集成的‘旱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艺机一体化技术’,采用大豆玉米4:4模式,缩株保密,水肥条件变优,玉米单粒播种密度增加,大豆双粒播种密度减少,玉米选用边行优势大的品种,大豆选用耐阴、株高适中、较玉米成熟略早的品种。这个种植模式蓄水保墒,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增加了玉米、大豆的边行优势和通风透光性,简化了田间管理,提高水肥利用率。”

  依托艺机一体化农机,基地一次性完成大豆玉米条带沟播播种、施肥、除草剂喷洒,确保大豆玉米苗全苗壮;在玉米拔节前期,能一次性完成中耕、追肥、培土、滴灌带铺设;还有大豆专用打药机灭大豆杂草……李智峰初步估算,每亩可降低成本150元-200元,亩均增产50公斤-100公斤,省时省力又高效,能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的。同时,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模式开展秸秆归垄、深沟播种、肥料集中深施、种子与菌肥同穴、中耕培土等保护性耕作,实现了抗旱保苗、减肥减药和低成本高效利用秸秆,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截至6月19日,我省夏播粮食面积438.35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4万亩。

  夏至时节,万物并秀。黎城县西仵镇西水洋村玉米制种基地的玉米长势良好beplay体育,一株株植株长得已到膝盖处,一辆辆农机往来穿梭,忙着给处于拔节期的玉米中耕追肥。

  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部经理侯海鹏在田间一边查看玉米长势,一边对记者说:“玉米制种就像培育自家的孩子,是件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技术人员从开春下种以来,就一直吃住在各基地村,就是为了生产出优质可靠的种子。”

  黎城县玉米制种地理条件优良,种质资源得天独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玉米制种一直没有中断过。2023年,黎城县开展县企共建,与制种企业携手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专业镇打造等重点工作,以扶优扶强为支撑带动玉米制种基地回归、以补齐短板为抓手增强果穗烘干能力建设,合力打造全省种业振兴新引擎。

  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黎城县最大的制种合作伙伴。该公司以洪井镇、程家山镇、西仵镇、黎侯镇为核心建设培育优质玉米制种基地7000余亩。从侯海鹏口中记者听到了玉米制种满满的“科技味”,他们通过种肥药膜农资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应用、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人工去杂去雄、果穗集中收获晾晒等技术集成全面提升田间作业管理能力。

  今年60多岁的刘海亮是黎侯镇下村人,他管理着100多亩制种玉米地,年收入比种商品玉米多5万元。老刘说:“制种企业来到村里,不仅让种粮大户有了用武之地,也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科技的威力。”

  在黎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1000吨果穗烘干加工中心建设现场一派繁忙。侯海鹏介绍:“我们将尽快完善玉米果穗烘干加工中心设备设施,把玉米制种基地扩展到1万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把年生产玉米种子能力提升到400万公斤,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玉米制种的致富路。”(郭慧聪 范珍 王秀娟 李全宏 张丽媛 梁瑞霞)